“以中豪襄陽國際商貿城為首的專業市場已基本具備開業運營條件,搬遷工作將于8月份啟動,請各部門做好相關協調工作。”7月25日,在樊城區“兩遷”辦召開的內部工作會上,相關負責人如是說。這標志著樊城區市場外遷工作即將邁出關鍵一大步。
市場外遷勢在必行
樊城區屬于襄陽市主城區,人口最多,專業市場、商場、商業街無數,自古以來就是商業重鎮。
時過境遷,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聲名大振的中原布匹市場、前進水果市場、九隆廣場等市場慢慢步入“老年”——交通擁擠、物流不暢,影響城區經濟發展;道路狹窄、消防通道堵塞;攤位之間電氣線老化、私拉亂接問題頻現;室外消防給水系統和自動報警系統、滅火設施不足等問題,均已嚴重危害到廣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襄陽老市場
要徹底消除城市安全隱患、緩解城區交通壓力、拓展城市發展空間,必須盡快建設新區,將主城區老舊批發市場整體外遷,實現轉型升級戰略轉移。樊西新區應運而生。
依規劃,樊西新區占地約33平方公里,可容納人口20萬,是集商貿交易、倉儲物流、生活服務、工業產業、旅游生態于一體的生態新城。商業方面,建設北臨物流大道、南靠鄧城大道、西接產業四路、東近產業大道的市場集聚區,通過市場搬遷,政策扶植打造輻射鄂、豫、皖、陜、川的樊西商業圈,實現大商貿、大物流的集中發展。
樊西八大市場分布圖
按照戰略部署,自2012年以來,樊城區一方面著手規劃,建設總投資236億元、建筑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的樊西專業市場集聚區,引進中豪襄陽國際商貿城為首的八大專業市場,一方面為老舊市場商戶指明發展方向,逐漸被淘汰的老市場商戶必須向新市場過渡、集聚,逐漸形成一百億級、兩百億級的專業批零兼營市場。
項目建設有序推進7月24日,樊西新區客運西站項目工程招標程序完成,即將步入施工階段。該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45畝,投資1.6億元,總建筑規模2.13萬平方米,共設停車位324個,公交線路12條,可日發送旅客1萬人(次),實現站內長途、公交、出租、社會車輛的零距離換乘,以及小商品物流快運的綜合運輸模式。
襄陽客運西站效果圖
襄陽客運西站位于中豪項目東區
該項目的順利推進是樊西新區建設的一隅。自2012年2月至今,樊城區共投入資金近15億元建設新區管網及道路等基礎設施:完成物流園區各專業市場周邊16條雨水管道的建設,建設總長度32000米,基本實現各專業市場周邊雨水管道全覆蓋;規劃建設道路16條,總長度23.5公里,交付使用11.97公里,“五橫五縱”主干道道路交通格局已具雛形;鋪設完成供水主管道13千米,新建10KV及以上公用供電線路8條24.8千米,建設3座10KV大型開閉所,安裝燃氣管道9千米,架設通信鐵塔18座,基本實現新區水、電、氣、通信全覆蓋。
中豪襄陽國際商貿城北側物流大道
在加快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,樊城區按照資金實力雄厚、品牌運營優良、市場知名度高的標準,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成功引進了以中豪襄陽國際商貿城為代表的八大市場主體,并加緊建設。目前已完成投資69.2億元,完成建筑面積233.2萬平方米,規劃承接城區內32家市場、經營戶逾萬戶,從業人員3萬余人。
專業市場前景可期
在新華市場經營女裝的伍吉成十分希望能盡快搬進樊西新區。“在十余平方米的狹小空間里賣衣服真是不好賣,一個款式只能掛出一件樣衣,賣一件就要從店里拿回家一件,熨平整后第二天再帶來賣,不僅浪費時間,可能還錯過了一些買家。”伍吉成說,他已經在中豪襄陽國際商貿城預定了6間店鋪,經營面積是原先的六七倍,相信以后生意會越來越好。
近日,中豪迎來大批老市場商戶組團參觀
九隆、新華、白鶴等老市場商戶參觀中豪主體市場商鋪
主體市場商鋪實景
經營空間大、物流速度快、集聚效應強……樊西新區市場集聚區將為商戶提供最優良的硬件設施。
以中豪襄陽國際商貿城為例,該商貿體是按照中國目前最領先的第七代市場模式進行打造,商貿城主體市場有東、西、南、北4個主入口和12個次入口,其外部設置環形車道直達每一層及5樓樓頂,設地面、樓頂停車位1萬多個,電梯、自動扶梯、觀光梯100多部。垂直和水平交通從東、西、南、北導入人流、物流。每個商鋪都安裝有電話、網絡、POS機端口,實現鋪鋪可刷卡、鋪鋪可上網。光線、通風性能好、通透性強,人流物流通暢快捷,商位布局科學合理。
中豪西區專業街部分道路硬化已完成
主體市場西側廣場路面硬化基本完成
除專業市場建設外,樊西新區還將配套建設幼兒園、學校、菜市場、醫院、車站等基礎設施。隨著8月份搬遷商戶及其他商戶的進駐,中豪襄陽國際商貿城必將作為一個商貿新城在樊西新區崛起,而樊西新區也將成為樊城商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
(文章來源:7月29日《襄陽日報》)